|
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时间:2024-08-09 【转载】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就進一步深化金融體制改革作出部署,“加快完善中央銀行制度,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被列在首位。專家表示,金融體制改革的重點內容與中央銀行密切相關。中央銀行既是開展宏觀金融管理的政府部門,也是金融市場中的重要參與主體,在金融體制改革中將發揮關鍵作用。 加快完善中央銀行制度 中央銀行制度是一國最重要的貨幣金融管理制度。 經過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不斷實踐,我國構建了一系列既符合經濟金融普遍規律又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中央銀行制度。其中,以貨幣政策體系和宏觀審慎政策體系為核心,以服務實體經濟的信貸政策體系為著力點,以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為載體,以金融基礎設施體系為根基,以金融穩定保障體系為防線,以中央銀行財務預算管理機制為支撐,以國際金融協調合作治理機制為平臺,統籌處理好短期任務與長期目標、穩增長與防風險、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關系,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未來,應該如何加快完善中央銀行制度?中央金融委員會辦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書記王江表示,要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體系,著力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促進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與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充實貨幣政策工具箱,持續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在央行公開市場操作中逐步增加國債買賣。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總量方面,把好貨幣總閘門,引導貨幣信貸合理增長,守住老百姓的錢袋子。結構方面,帶動更多金融資源,投向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價格方面,發揮利率匯率工具配置資源的關鍵作用,優先支持國內經濟發展!敝袊嗣胥y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說。 談及下一步加快完善中央銀行制度的舉措,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陶玲表示,將從8個方面重點推進:構建科學穩健的貨幣政策體系,創新精準有力的信貸服務體系,建立覆蓋全面的宏觀審慎管理體系,推進結構合理的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建設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礎設施體系,健全有力有效的金融穩定保障體系,推動協調合作的國際金融治理機制,實行與中央銀行履職相適應的財務預算管理體系。 持續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 利率市場化改革是金融領域最重要的改革之一。近年來,金融管理部門堅持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持續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調控和傳導機制,更好發揮利率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的關鍵作用,引導融資成本持續下降,不斷提升貨幣政策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質效。 2015年10月,中國人民銀行宣布不再對金融機構設置存款利率浮動上限,實現了利率管制的基本放開,在利率市場化進程甚至整個金融改革的歷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連平表示,基本放開利率管制,利率的價格杠桿功能進一步增強,將推動金融資源向真正有資金需求和發展前景的行業、企業配置。 我國利率體系曾經具有明顯的“雙軌制”特征。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中國人民銀行著力推動“利率并軌”。2019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各銀行應在新發放的貸款中主要參考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定價。同時,改革完善LPR形成機制,報價行在政策利率的基礎上,綜合考慮資金成本、風險溢價等因素報出LPR,充分反映市場供求狀況。改革后,貸款利率隱性下限被打破,LPR及時反映了市場利率下降的趨勢性變化,有效發揮方向性和指導性作用,貨幣政策傳導效率顯著增強,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明顯下行。 在推動LPR改革過程中,金融管理部門注重從存款端入手,優化存款利率監管,穩定銀行負債成本,從而推動實際貸款利率進一步降低,讓利實體經濟。2021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指導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將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浮動倍數改為加點確定。2022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指導利率自律機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 “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建立以來,商業銀行存款掛牌利率已經集體下調多輪,雖然中小行與國有大行在節奏上有一定時滯,但整體趨勢不變,對于穩定乃至降低銀行負債成本起到了積極作用。”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說。數據顯示,LPR改革以來至今年6月,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別累計下行86個和90個基點;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累計下降165個基點至3.65%,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累計下降201個基點至3.49%。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表示,將持續改革完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針對部分報價利率顯著偏離實際最優惠客戶利率的問題,著重提高LPR報價質量,更真實反映貸款市場利率水平。 充實貨幣政策工具箱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金融部門持續加大對制造業、科技創新、小微企業、鄉村振興、綠色發展等領域的支持力度,促進金融資源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傾斜。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18.1%,其中,高技術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16.5%,專精特新企業貸款同比增長15.2%,普惠小微貸款同比增長16.9%,均高于同期全部貸款的增速。 這背后離不開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體系的逐步完善。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推出和實施了一系列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帶動優化了信貸結構,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撬動作用,讓金融活水精準澆灌實體經濟。目前,部分工具在順利實現目標后,已穩妥有序退出,為市場化資金銜接進入創造了條件。 2023年10月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今年以來,人民銀行繼續引導信貸結構調整優化,設立5000億元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放寬普惠小微貸款認定標準,擴大碳減排支持工具支持對象范圍,扎實做好五篇大文章。 目前,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余額約7萬億元,約占人民銀行資產負債表規模的15%,聚焦支持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轉型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實現了對五篇大文章的基本覆蓋。專家認為,下一階段,應繼續充實貨幣政策工具箱,引導金融機構為五篇大文章注入更強動力。 “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應堅持‘聚焦重點、合理適度、有進有退’的基本原則,定位于常規總量工具的有益補充,通過內嵌激勵機制,以市場化方式引導金融機構優化信貸結構,并注重防范道德風險!迸斯俦硎,未來,人民銀行將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運用中,繼續堅持用好和豐富經驗,完善相關制度框架,合理把握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規模,已實現階段性目標的工具及時退出。 來源:中國政府網 |
Copyright 201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